景珍07.jpg 

文章取自:PTT電影版- curtis (朗月清風萬里心)

「被遺忘的時光」,一部呈現失智老人群像的紀錄片,卻飽含著正向的能量。昨晚九點多從西門町絕色影城走出來,眼角仍微微泛淚,心中卻充滿無限暖意。溫暖的不只是電影中人與人之間的扶持與關愛,還有導演楊力州的一雙眼睛。透過鏡頭帶出來的云云眾生相,讓人們的內心因共感而同情,因同情而慈悲。

這是一部真情流露的紀錄片,以失智症為切入主題,但所給人的啟發卻遠遠不限於此。它直面人生,有笑、有淚、有記憶、有感覺,一切都是那樣自然天成,它是各式生命樣態的集體示現,毫無矯飾地傳遞著生命的脈搏與溫度。楊導自己坦言:「這整部影片,它的重點已經不在探討或認識失智症這件事上,甚至這變成最不重要的。因為【被遺忘的時光】最終昇華成一部探索生命教育的作品。」

現代人的通病即是麻木不仁,在爭逐競奪的過程中偽詐成習,在泥沙俱下的資訊洪流中擺盪無端,從而隨著市場經濟的巨大機器盲目旋轉,於是生活中花樣頻頻、無比哄鬧;然而與周邊人事物相感相通的能力,早已塵封多時,生命的真實況味,也隨著漠然無感而失落久之。而電影中的失智老人們孩子一般的言行,可愛得令人發噱,脆弱得令人心疼。這些活活潑潑、平平凡凡的生命,讓人們看到了生命的真實需要與真實苦痛,看著他們,彷彿看到家中的長輩,也彷彿看到了未來的自己。楊導曾說:「這不是別人的故事,也不是遙遠且與我們的生命無關。我們都會變老,也都會生病,老及病都是公平的,它不會因為學歷、經濟能力而選擇來與不來。」片中的每個生命都有各自的一段故事、一段獨特的經歷。然而這些都在不停地逝去,如同水妹大嬸想得頭疼卻記不起的詞彙,亦如同中法混血的外語教師王奶奶不可復得的青春年華,生命不可避免地都要經歷無常,在老病死之前,人人平等。

幸而苦難世間有著最一樣美麗而可貴的事物,那即是無私付出的真情。景珍奶奶與白髮蒼蒼的老友姊妹們相擁而泣、良文爺爺與最疏離的三女兒因病魔而重建親情、祥永阿伯對另一半的鐵漢柔情與不離不棄、老兵尹伯伯在養護人員的「柑仔店」活動設計中化解敵意、敞開心房……,這都不是演出來的故事,而是活出來的人生。無法想像人類社會中若缺乏了五倫情感,會如何地晦暗難熬。誠如楊導所說:「這一部電影最重要的,不是呈現出,他們可以透過怎樣的治療,或透過怎麼樣藥物控制、紀錄醫護人員的辛苦照護等等。這些都只是重要的一個點。但其實,最棒的良藥其實是那個關於愛的東西。那個愛,有非常多複雜的,包含家屬對他們,或他們對自己長輩的,醫護人員對他們,或整個他們對於自己的生命過往的那一個,遺忘的,或還記得的那個時光,還保存一個感動,或愛。」影片中的老人們畢竟是幸福的,因為他們還擁有感動、擁有愛。

然則人生不得不接受的事實,即是一出生便邁向死亡,生命的衰敗,如同記憶的流逝一般,無人可以替代,世間的情感再如何真摯深切,至多只能選擇默默陪伴。「相呴以濕、相濡以沫」的至情相與雖然動人,生命最終的大安穩與大自在,終究不能不在「相忘於江湖」中求。莊子所說的「江湖」、孟子所謂的「天下之廣居」、理學家講的「天地之性」、佛學中的「薩婆若海」、「毘盧性海」….等,都是超越個體的、圓融廣大的生命真源。用中國傳統哲學的話語來說,人情倫理僅是「人道」,在此之外還有一種宗教性的超越力量,那便是「天道」。而在西方,天道即為外在超越的上帝。「人生實難,死如之何?」失智老人們在人世困頓之流中載浮載沈,甚至連意識也做不了主之時,宗教的超越性——不論是內在超越還是外在超越——在安頓身心上,終究扮演著無可取代的角色。片中的水妹大嬸開心地唱著聖歌,還錯認尹伯伯為神父而下跪禮拜;良文爺爺與家人一同進行飯前禱告,並希望死後往生天國。宗教,在這之中賦予了他們的生命不凡的意義與力量。

當晚來看電影的人們很多,幾乎已將戲院坐滿,我前排的幾個座位是由一家人佔下的,他們帶著家中的一位年邁長者前來,在電影散場起身離開時,子女們牽起老父的手,這一牽一握,不知比方來之時,多出了幾分深長厚重的情意呀!韶光易逝、人生多艱,活著的當下,我們是不是應該為自己、為他人的生命再多做點什麼呢?

深深地感謝楊導演、感謝影片中的爺爺奶奶們、也感謝與我同悲同喜的觀眾們。願世界因你們而更溫暖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被遺忘的時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